鱟多少錢一只(男子50元買)
#頭條創作挑戰賽#
男子50元買的海怪竟是國保中華鱟
近日,江蘇一男子起了個大早,準備去海洋市場看看有啥好東西,畢竟晚了就只能撿剩下的。逛了幾圈,問了一下價格,男子才意識到,難怪很多人不會特地去趕早,早上的海鮮確實新鮮,但也貴了好幾倍。
但來都來了,他也不想空手而歸,剛好有只相貌古怪的動物引起了它的注意,只見這只動物甲胄披身,有一根長而尖的尾巴,身體后半段的邊緣都是鋸齒,身體呈現出青銅色,一股遠古的氣息撲面而來。問了攤主后,攤主說了個很奇怪的名字,男子也沒聽懂,確定其可以食用后,男子花了50元將其買回家。
興沖沖叫來兒子,本來想讓他看個新鮮,沒想到兒子直接愣住了,因為兒子知道這個古怪的動物其實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鱟!私自買賣國家保護動物可是違法的!
男子聞言,立刻聯系了海門區農村局。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后,很輕易就確認這確實是動物中華鱟,他們稱贊了男子和其兒子后,就將中華鱟帶到東灶港放生了。
中華鱟分布于浙江的乍浦到福建、廣東、臺灣、廣西、海南等地沿海地區,原本江蘇沿海是沒有的,可能因為近來的氣候變化太大了,現在它們的棲息地擴散到了江蘇南通的沿海。
感覺關于中華鱟的新聞其實非常常見,我本來不是很想寫中華鱟的文章,但看新聞下方的評論,很多人居然還是第一次聽說中華鱟,甚至連鱟(hòu)字都是第一次見,我突然意識到,是我太樂觀了,中國有那么多人,憑什么大家就都得知道這個物種?如果真的想做科普,就得不厭其煩,反復去講述,能讓多一個人知道這個物種,都是對這個物種的保護添了一份力。
所以,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物種。
中華鱟
鱟是分布在在亞洲和北美東海岸的四種海洋節肢動物的通用名稱,根據分布地的不同,再加上前綴就是它們獨立姓名了。它們也被叫作馬蹄蟹,但這些動物根本不是螃蟹,而是與蝎子、蜘蛛和滅絕的三葉蟲有親近的關系。
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群體,它們的化石親戚早在4.854億-4.438億年前的奧陶紀就被確認,不過當時跟現代鱟的長相還是有點差距的,當時要更抽象一點的。但從侏羅紀時期開始,鱟的樣貌就完全沒有變化過。
它們的體長可達60厘米,重3-5公斤,身體由三個部分組合在一起,寬大的馬蹄形頭胸,帶腹足的腹部和尖銳的尾椎。其頭胸光滑隆起,有一對側復眼和一對小得多的眼睛,雖然眼睛有兩對,但它們的眼睛更接近眼點,只是能對紫外線和光源有感覺;它們有六對腹足,第一對腹足有很小的鉗子,可以用來捕獲它們的獵物,比如蠕蟲,軟體動物等等,其他的腹足可以用來行走,也能輔助進食,每條腹足根部的刺能合作撕裂食物并將其卷入嘴中。
它們最后的腹足的后面有一個橫向的蓋膜,覆蓋著書鰓。鰓通過有節奏的游動,讓水流進入攝取氧氣。鱟可以在跳動的鰓瓣推動下仰面游泳,也可以拱起身體,然后用鱟子和最后一雙腿推動,在泥地中前進。
繁殖行為
中華鱟會在春季和夏季在沙灘上產卵,經常在春季漲潮期間的日落時分。
每只雌性會在一只或多只雄性的陪同下,在沙子中舀出一凹陷的洼地,然后在每個洼地里產下數千枚卵。然后你肯定想不到,卵的受精現在才要開始,雄性會找準機會,將精子覆蓋卵子,使其受精,所以才會有多只雄性跟隨。
幾周后,幼鱟就會從卵中孵化,此時的它們僅有5毫米大小,只能依靠卵中的營養物質生活;進入第二階段后,它們已經具備游泳能力了,會以浮游生物為食,但大海對它們來說還是太兇險了,所以它們會在泥灘的沉積物中生活;第三階段的它們基本上跟成年鱟長得一樣了,只是個頭小很多,然后就會開始蛻皮。
它們的蛻皮相當極致,每次都會讓自己體長增加16%,蛻皮16次后,它們才算是性成熟。我中秋的時候,在我東南沿海的老家散步,剛好看到一具中華鱟褪下的皮,運氣是相當的好,現在已經被我珍藏起來了,就是下圖這個,這可是我獨家拍攝的。
生物醫學應用
人類會食用鱟,但鱟被其他海洋物種獵食的歷史更久,因此有人會對鱟進行商業捕撈,用它們的肉制作成誘餌,去捕捉鰻魚和條紋鱸魚,甚至是海螺。這么做的人并不多,讓鱟陷入滅絕邊緣的還是因為它們的一些醫學價值。
從1960 年代以來,鱟一直被生物醫學行業認為,它們的血液中含有一種非常原始的凝血劑,稱為凝固原。
美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·邦于1956年在鱟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很原始的凝血劑,被稱為凝固洛原,從這之后,鱟一直被生物醫學行業瘋狂捕撈。當時的人們保護意識淡薄,有需求就不會管以后的供求是否跟著上。
為了讓凝血原的效用不流失,醫學行業認為必須從活的鱟中抽血,其抽血過程的鱟的死亡率約為30%,而且它們也不會被放生,修養一段時間繼續抽血,全死了,就再來一批。而且這是以前的做法,21世紀之后,醫學行業抽鱟血會直接將它們折斷,用斷口放血,這樣就沒有死亡率了,因為是必死。
在這樣的恐怖操作下,也難怪鱟會瀕危。
后記
盡管關于中華鱟的種群具體數量一直沒有靠譜的數據,但鑒于它們自1990年代以來下降了90%,2019年7月,它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紅色名錄中,歸位瀕危物種行列。